您的位置  首页 >> 人际交往 >> 正文
懂得安慰人吗?
[来源:福州仓山心理咨询网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0/3/29 | 浏览 2900 次] 字体:[ ]
你会不会把人安慰得越来越伤心?安慰,也有技巧可循。
你懂得如何安慰人吗?请别在心中急着给答案,先看看下面的情境,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状况一:友人告诉你,她谈了多年的恋爱告吹,你自作聪明地在她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灌输“下个男人会更好”的理念,没料到引来她的一场嚎啕大哭,适得其反的安慰效果,令你尴尬得不知所措……
状况二:同事将深藏心中多年的外遇秘密对你诉说,低声泣诉她的痛苦情绪,你递上面巾纸静静倾听,不时温柔地轻拍她的肩膀安抚她……你以为已经做得够多了,谁知道第二天她却说你冷漠无情,缺乏同情。
常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安慰别人的状况,不管安慰的对象是家人、亲友、同学、同事,性别是男是女,或许你并未察觉,我们通常都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出发点,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去安慰别人,并以为对方能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安抚。因此,习惯在失意时选择独处的人,往往以默默陪伴、递上面巾纸的低调举动安慰别人;习惯将痛苦大声宣告全世界者,多半会以话语鼓励朋友尽情宣泄伤痛。然而,关键是被安慰的对方,与你是同类型的人吗?你的安慰,他领情、受用吗?
如果你所以为的最佳劝慰方式,对方觉得并不受用,那么你的安慰就不算成功。安慰的成功与否,要由被安慰者的感受来定义。现在,你还会说自己是懂得“安慰人”的人吗?我想,有一半以上的人会重新评估了。那么,该如何去安抚劝慰呢?在此,心理专家提供了“聆听、理解、放弃、探寻”四个可资依循的步骤。

“苦”乃生命中不能逃避之重

“苦”是什么?在安抚人之前,首先要懂得对方的“苦”为何?每个人对于苦的感受和共鸣皆有差别,生活体验、家庭背景、所受的知识教育等不同,形成每个人对苦的不同的定义。苦并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刻度,完全因人、因时、因地而异,因此,了解安慰对方“为何所苦”,与如何去安慰人有极大关系。
然而,苦是否为必然存在?苦是否能解?苦是否是自寻的?
我们知道,人生中充满了苦难,苦难是生命中不能逃避的课程。正因为这些苦难,才让我们有机会获得成长。懂得了这个道理,算是学会了安慰人的第一步。

聆听故事,感同身受

每一个“苦”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倾听对方的故事就是进行安慰的第一个步骤。安慰人是听比说重要,一颗沮丧的心需要一双温柔聆听的耳朵,而非一颗逻辑敏锐、条理分明的脑袋。第二个步骤,要去听懂对方的故事,也就是理解对方的苦楚究竟是什么。“爱过你的爱、痛过你的痛、思虑过你的思虑”,即是这种感同身受的同理心情绪。换言之,当试图去安慰一个人时,首先就是要去“懂”他的苦,而非你自己所定义的苦。
虽说听者所认为的“我懂”,不见得等同于倾诉者的“被懂”,但真懂与假懂之间,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反复确认。心理专家建议安慰者如果无法理解对方在故事中表达出的苦楚时,就明白告诉他自己听不懂,并善用“然后呢?”、“后来呢?”、“我不懂,能不能多说一些?”的问句鼓励对方多说明白你所理解的深度,通过更多的细节描述,愈能深入理解倾诉者曲折的苦恼源头。听懂之后,再向对方澄清你所理解的含义,让他了解你的“懂”,了解他的“被懂”。

放弃成见,接纳对方

理解之后,就要分析、求解。大部分的人总以为“苦”要苦得有道理,容易将苦的定义,局限在自我所能理解的范围中,一旦超过了这个范围,就是苦得没道理。由于无法理解、体会、认同,对他人所讲的苦不以为然,因此,当见到在家庭暴力的阴影下,依然留连不肯离去的妇女时,人们很可能会用不以为然的态度,认为她们“自寻苦恼”。但是,在他人眼中不值一提的自寻烦恼,为何会形成一种挥之不去的苦,如此困扰着当事人?
据心理专家观察,安慰人最大的障碍,常常在于当事人所认为的苦,并非是安慰者所认同的原因,所以,安慰者容易在倾听的过程中产生抗拒,认为这是荒谬到了极点的理由,以致在聆听的过程中,经常会依自身的认识来得到一个解决的结论、方法,而建议对方照自己的意见行事。但所谓的解决方法,其实是基于个人的生活背景、经验等所累积出来的观念,不一定适合于他人。因此,安慰人的第三个步骤就是,安慰者需要放弃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承认自己的偏见,真正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这个苦。
心理专家说,放下自己的世界,去接受别人的世界,即是这个道理。

探寻方法,肯定对方

探寻解决的方法,是安慰人的第四个步骤,一般人会觉得在苦中打转的人,通常都是因为意志的问题(如:沉溺赌博是意志不坚);而较易为人所忽视的,是每个受苦难折磨的人,其实在寻求安慰之前,几乎都已经有过一段长时间对解决方式的追寻过程,有着一个个动人的“探寻”的故事。以安慰不孕症夫妇为例,在进行“理解”的步骤时,他们诉说的可能是膝下无子的憾恨,假使未进一步探究内情,聆听者很可能以云淡风轻的态度劝慰:“去看医生吧!怎么不尝试试管婴儿呢?”殊不知对方早已遍访名医,试过不下千百种方法,有一连串不断尝试、不断失败的“探寻”的历史。所以,我们探寻这个个案的解决办法就是了解其“抗苦”的奋斗史,让他被听、被懂、被认可,并告诉他已经做得够多、够好了,就是一种安慰。
心理专家提醒安慰者一个重要的观念:“安慰并不等同于治疗,治疗是要使人改变,想借改变来断绝苦恼;而安慰则是肯定其苦,不试图作了断苦楚的尝试。”
实际上,在安慰人的过程中,所提供的任何解决方法都很可能会失灵或不适用,令对方再失望一次,故而不加干预、不给见解,倾听、了解并肯定其受苦的价值,使之得到心灵层面上的升华,即是安慰的最高原则。
苦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重担,无法如外科手术般将之切除,故而,当问题无法解决时,就找个比较包容的方法,让它能与生命本身“和平共存”,并在未知的人生旅途中,泰然处之,安之如贻。
这是一个需要相互安慰的时代,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都会有碰到安慰人的时候,无论你是什么角色,都需要有安慰人的能力,四个简单步骤,可让每个必须“安慰人”的人更懂得诀窍,若是勤加练习,必能减少安慰时“愈做愈错”的尴尬场面,并不再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 谢幸容
你会不会把人安慰得越来越伤心?安慰,也有技巧可循。
你懂得如何安慰人吗?请别在心中急着给答案,先看看下面的情境,是否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状况一:友人告诉你,她谈了多年的恋爱告吹,你自作聪明地在她面前数落对方的不是,灌输“下个男人会更好”的理念,没料到引来她的一场嚎啕大哭,适得其反的安慰效果,令你尴尬得不知所措……
状况二:同事将深藏心中多年的外遇秘密对你诉说,低声泣诉她的痛苦情绪,你递上面巾纸静静倾听,不时温柔地轻拍她的肩膀安抚她……你以为已经做得够多了,谁知道第二天她却说你冷漠无情,缺乏同情。
常常,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需要安慰别人的状况,不管安慰的对象是家人、亲友、同学、同事,性别是男是女,或许你并未察觉,我们通常都是以自己的感觉为出发点,用自己最能接受的方式去安慰别人,并以为对方能感受到我们的善意安抚。因此,习惯在失意时选择独处的人,往往以默默陪伴、递上面巾纸的低调举动安慰别人;习惯将痛苦大声宣告全世界者,多半会以话语鼓励朋友尽情宣泄伤痛。然而,关键是被安慰的对方,与你是同类型的人吗?你的安慰,他领情、受用吗?
如果你所以为的最佳劝慰方式,对方觉得并不受用,那么你的安慰就不算成功。安慰的成功与否,要由被安慰者的感受来定义。现在,你还会说自己是懂得“安慰人”的人吗?我想,有一半以上的人会重新评估了。那么,该如何去安抚劝慰呢?在此,心理专家提供了“聆听、理解、放弃、探寻”四个可资依循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