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成长在线 >> 正文
家长课堂 | 特殊寒假如何做到心理健康?心理学专家这么说!
[来源:福建教育电视台 | 作者:佚名 | 日期:2021/2/9 | 浏览 772 次] 字体:[ ]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世界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疫情防控形势依然是十分的严峻和复杂,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应该如何重视并调整好孩子的心理状态,帮助孩子平安快乐又有收获地度过寒假。

本期的家长课堂,我们请福建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副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凯旋副教授,为广大家长朋友们做一个寒假居家心理健康指导。

 

1

如何自查自己的心理状态


1. 确认自己是否处于压力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中。

不同压力指数、多重压力叠加等情况对心理状态影响不同。疫情是一种突发的压力性事件,会引起人们的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警觉阶段

这个时期人们会表现茫然、不知所措,整个机体处于“临战状态”,出现害怕、恐惧,焦虑等情绪。这样的表现是正常的,也是必经阶段,可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因为不了解这种正常的心理机制,把这种反应认为是异常表现,主观上加剧了自身的心理压力。

第二阶段是抵抗阶段

为了保持内外一致性,个体会调动一切资源应对面临的困难,当投入的心力与效果的匹配度不高,个体到后期会感觉资源耗竭,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心有余而力不足”。

第三阶段衰竭阶段

经历过第二阶段,这时个体如果无法找到有效应对资源,就会采取消极应对的方式,比如:疑病症、焦虑症、惊恐发作、抑郁症等。



2. 个体的年龄、人格和经历差异影响心理状态。

心理是个人认知能力、经验和知识体系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其实是一种主观认知。心理状态评估要注重个性化差异的影响,不可“一刀切”。

不同年龄人群的认知是不一样的,不同人格特点的群体对于同一事件的反应也不同,乐观积极的人,始终相信一切问题是有解决方案的,用积极的视角解释存在的问题;而消极悲观的人,更多看到的是慌乱与无序,总是有糟糕至极的想法,不相信世界的美好。不同经历的群体对问题的适应性不同,经验丰富的人能很快识别出风险并找到有效的方案,较快适应环境。

 

2

如何通过觉察自己的情绪

来判断自己的心理状态

可以简单地用0-10分的刻度标准对情绪进行自我评估。

1.从情绪的正负性维度看:

正性情绪指的是愉悦的、积极的情绪,比如高兴、快乐、紧张等;负性情绪指的是不愉悦的、消极的情绪,比如悲伤、痛苦、放松等,以中点刻度为基点,数字评分越高越愉悦积极,数字评分越低越消极。


2.从情绪的强度看:

每一种正负性情绪都可以用0-10分的标尺来度量,比如:生气的强度由弱到强可以分为生气、愤怒、大怒、暴怒,分值越高,生气的强度越高。


3.从情绪的稳定性看:

这点主要测量的是自己情绪波动的容易与否,遇到困难容易引起强烈情绪且不容易消退的情况,分值越高情绪越不稳定,越容易紧张、激动。



人的心理与生理的表现是分不开的,这也提示我们,还有一些身体和行为上的指标可以协助我们监控自我状态。比如:睡眠质量、疲劳程度、胃口的好坏、头部胸部的舒适度、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工作效率、人际交往的意愿与行动程度等,都是非常有鉴别力的指标。另外,还要从持续时间的角度、过去与现在对比的角度评估。


   3

   家长如何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

1.要先审视自己或者与孩子较为亲近的照顾者中是否有异常的表现。

孩子往往只能从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认识新事物,他们甄别信息的真实有效的能力还不足,只能从身边的权威人物的教导来确认事件的风险,因此,如果家长过度紧张、反应过度,孩子也会随之紧张。 


2.家长要花时间细心观察孩子的表现。

可以把自己在近段时间看到的孩子情绪和行为表现,听到的孩子对学校、朋友间发生的事件的评论,最近看的书,关注的话题,出现的新语言与以往的情况做对比。


3.家长可以利用多种媒介与孩子沟通。

利用新闻联播、官方抖音、官方微博等等权威媒体平台,有意识地甄选有教育意义的资讯,询问孩子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是什么,引导孩子寻找各种资讯中的共同点与异同点,给孩子充分表达的时间,不训斥,不说理。


4.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要从平时抓起,从增强家长自身的心理健康素养开始。

具有科学的心理健康知识才能尽快尽早地识别孩子的心理问题,且愿意寻求心理帮助。


 

4


   如果孩子出现了心理危机

   我们应当如何处理

1. 允许孩子自由表达。

克制自己对孩子行为的对错判断。保持平静而愉悦的心态,管住自己的嘴,做好一个倾听者,让孩子充分表达。听完孩子表达后要适当地反馈,先概述自己的内容,帮助孩子把话语中隐含意思直接表达出来,使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2. 在行动上表达关爱。

用自己的怀抱或者朋友式的鼓励,拍拍肩等行动方式,帮助孩子体验到具体而实在的被接纳感。允许孩子适当地放慢前进的脚步,放松修整再次整装出发。


3. 使用有效的沟通方式。

减少使用绝对化、命令式的语言,鼓励和表扬要具体可信,不附带其他要求。适时引导孩子看到积极资源。


4. 全程有效的陪伴。

保证一定的陪伴时间,在陪伴的过程中全身心投入,与孩子共处,感受生活的方方面面,不要三心二意,放下手机,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实在的支持感。


 

5

孩子感受到不良情绪时应当如何调整呢


1.勇于表露,即时表达。

(1)要学会描述自己碰到的困难,描述的内容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发生什么事、有哪些人一起、自己觉得难受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和老师需要适时引导,使事件详细具体地被表达出来。

(2)孩子要学会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心理感受和自己想解决的行为,如果文字语言描述不清楚可以用绘画、比喻的方式表达,家长也可以提供几种可能的情形,让孩子进行选择。

(3)孩子要告诉家长,需要家长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是倾听还是提供其他的解决方法等。


2.树立自我负责的意识。

要提醒孩子们,因为自己的力量不够强大,选择了妥协,对此产生的负面情绪需要自我负责。责任感可以帮助孩子减少抵触情绪,增加愉悦感。心情愉悦,克服困难的耐受力就会增加。


 

6

日常居家调整不良心理状态的小妙招


1.家长需要实事求是地评估家庭氛围和家庭互动情况及亲子沟通问题,合理期待,适当规划。


2.正视寒假的真正意义。是休养生息,回归生活。因此在疫情防控要求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安排课业学习,增加体育运动、社会实践、阅读怡情、技能培养、亲子互动、增强家庭责任感的家务活动、利用传统佳节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自信,这些内容是缺一不可的。


特别提醒: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活动增加,家长要避免把孩子作为谈资,不对比,不炫耀,不贬损。如果我们能做到互动顺畅,适当约束,相互让步,相信这个寒假一定是美好的。


3.快速调整心理不良状态的方法:

(1)停:停下来,中断与当前事情的接触,不要急于表达,不要急于行动,先冷处理。

(2)看:当我们脱离消极情绪的干扰后,我们需要及时评估自己所处的环境,以及引发不良状态的情境,看到事情发展的连续性,分析自己是否实事求是,就事论事,要左顾右盼,前后检视。

(3)听:扩大信息收集渠道,给别人一个解释的机会。每个个体都有自己一些有效的积极的调整方法,只要是有效的,不影响他人的生活秩序,都是可以运用的。



 


7

心理不适症状到什么程度

须寻求专业渠道帮助


寻求专业心理援助可以从四个维度综合考量:


1.出现幻听、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2.时间维度:

不明原因的心理不良状态不间断持续满两周以上是最低鉴定基线

有明显的不良生活事件而引发的心理不良症状持续2个月。


3.痛苦程度维度:

通过自我调适和非专业人士的帮助无法摆脱痛苦。


4.社会功能受损程度:

因心理不良状态导致学习工作效率下降,并不得不减少学习与工作。


    疫情期间心理热线联系方式:

 

    全国范围:

    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027-59427263(每天8:00-22:00)

    北京师范大学:

    4001-888-976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

    400-680-6101(24小时)

 

     福建省:

    福州市第四医院(福建省福州神经精神病防治院):

    0591-85666661

    福州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热线:

    0591-85666222

    福州市防控新冠疫情心理危机干预热线:

    0591-87623297

    厦门市仙岳医院心理干预热线:

    0592-539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