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随着小荔考进大学,她退休的妈妈也开始了“再就业”:每天一大早坐早班车来到学校,照顾小荔的起居生活,晚上天黑了再乘末班车回家。小荔从里到外的换洗衣服都是由妈妈一叠叠码放好,需要时按顺序取用即可。虽然已是大学生了,小荔妈妈依然从头到脚包办代替管理到位。由于学校是集体宿舍,小荔和她妈妈的一些漠视他人的行举,使同宿舍其他女生不太愿意和小荔住一个宿舍,她们宁愿到其他宿舍打地铺或借宿……这让管理老师很是头疼。 案例分析与心理辅导:这是一个被过度保护以至于人格成长受挫的女孩。从小荔的成长经历中我们了解到:小荔妈妈是高龄产妇,小荔又是早产儿,所以从小到大小荔妈妈对小荔一直是呵护溺爱有加。一方面,在生活上对小荔尽可能满足并服务到位,虽家境一般,但却保证小荔着装名牌,运动服都得是“阿迪达斯”的。另一方面,又很强势地要求小荔只需管好自己的学习,不喜欢小荔跟别的同学交往及参加集体活动。这是致使现在的小荔人际适应不良的心理背景,也是小荔既无视别人的内心感受也无法体会他人——缺乏对别人的同感共情之心的自恋型人格形成的温床,其心理发展停滞在少儿期。所以,小荔需要通过心理成长让人格成熟起来。 我们发现,小荔的问题行为主要有以下表现: 1、高度的自我中心,不管不顾别人的感受,认为自己应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很少意识到其剥夺性行为是自私的和专横的。例如,宿舍里的某个公共位置只能归她所用,不允许别人放东西;或是向同学借了一些小钱物后,以自以为是的理由不归还。这使得周围的人对她很不以为然。 2、喜欢指使他人,要他人为自己服务,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比如,自己不带电脑,总是使用别人的电脑,却觉得是理所当然的;晚上迟回宿舍吵到已就寝的同学却不自知,反而常常怪别人影响她休息。对别人要求很高,对己则随心所欲,让人感到很无礼。 3、有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和从他人那里获得注意与羡慕的愿望,常常夸大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喜欢做海阔天空的幻想,且内容多是自我陶醉性的(她需要通过想入非非、随意撒谎或幻想无所不能来寻求心理平衡)。比如,小荔喜欢夸耀自己如何有钱有势有靠山,父亲如何忙碌地出访多国,母亲又如何有钱。一旦别人知道事实真相就会觉得她不可信任。 4、理解和体验他人也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的一部份。比如,小荔喜欢当面对人表示赞美,这其实是在表达自我欣赏,是将他人潜意识地当作自身客体以满足自恋。但这样做客观上容易让人对她产生好感,只是她后来的行为又会使这一切演变成虚伪的热情,使得别人对她的印象大打折扣,也让人对她敬而远之。 5、批评、拒绝不得。在面临批评时,要么表现出不屑一顾(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毫不在乎和玩世不恭的假象,事实上却很在意别人的注意和称赞),要么表现出剧烈的愤怒、羞辱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因为她的自私表现而丧失她最看重的东西----来自别人的赞美,这对她来说是毁灭性的打击,并且可以使其进入追求赞美----失败----更强烈地追求----更大的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并客观上造成周围人对她的疏离态度。 小荔的上述行为表现都很符合自恋型人格特征的描述。由于小荔既不能感受自己、也不能感受他人,从而成为了真正的精神上的孤独者。心理老师对小荔的辅导思路主要有:1、要求小荔妈妈不要再剥夺孩子的成长权力,必须要做出相应的行为配合改变,先放手让孩子学会自我管理。2、培养小荔形成与人共情的能力。通过一些具体的事例,引导小荔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认识和体会他人的心灵,并愿意去了解或认同他人的情感和需要,从而能够与人建立起真正的基于不同个体之间的相互尊重的关系 。3、帮助小荔充分认识自恋型人格障碍的问题所在,在行为操作层面,建议她每天“对外”做一件助人为乐或正视别人需要的事,“对内”写一篇内省日记,提高自我觉察力。4、引导小荔学会去爱别人,对人有同情心,因为要获得爱首先必须付出爱。弗洛姆在他的《爱的艺术》一书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幼儿的爱遵循"我爱因为我被爱"的原则,成熟的爱遵循"我被爱因为我爱"的原则;不成熟的爱认为"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成熟的爱认为"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自恋型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只习惯得到而不知付出,这必然会影响一个人的社会适应。生活中最简单的爱的行为便是关心别人。只要在生活中多一份对别人的关注、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多一份对周围人的体察和体谅,就会培养起一个人的社会化行为,就会有助于走出自恋的藩篱,融入周围的群体并为他人所接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