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手记 >> 正文
缠人的女孩
[来源:福州仓山心理咨询网 | 作者:曾乃卓 | 日期:2010/3/29 | 浏览 3898 次] 字体:[ ]
[心理案例] 缠人的女孩
闽江学院心理学教师 仓山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咨询师 曾乃卓

洪微 插图

案例:女生小玲从进入大学后不久,就表现出对女教师敏的特别喜欢,她天天都要和敏老师保持联系——每天早晨一起来,发短信成了必做的“功课”,也是她晨间最主要的活动内容;晚上经常夜深了还要发短信或打电话给敏老师,内容多是表达对老师的问候关切喜欢信赖以及倾诉自己生活中发生的所有大事小情……。表面上看这似乎算不上什么,但这个过于依恋人且缠人的女孩其实是一个需要人格矫治的对象。
案例分析与心理辅导
进一步的接触了解后,心理老师发现小玲的问题主要有:
1、缺乏安全感。她的成长背景似乎不能给她充分的安全感。从中学开始,她已经懂得通过寻求非一般的师生关系来满足关爱和认同需要,她和几个女教师的关系很密切(这也是潜意识里对母爱缺失的替代性补偿)。进入大学以后,她希望与敏老师(还有后来的瑜老师)发展的关系其实是她原来交往关系模式的延续。小玲说“我喜欢敏老师,在她面前可以肆无忌惮的哭,可以像个小孩,可以把她的温柔想象成是妈妈的温柔”。小玲希望自己能够一直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受到关心、呵护和宠爱。
心理学家认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其重要性仅次于人对食物和性的需要,所以,对安全感的追求,可以强大到与成长的力量抗衡的程度。小玲对老师所表现出来的过度依恋甚至幼稚人格行为都是对成长的抗拒。也是她极其缺乏安全感的心理投射。
2、自我界限不清。(这又与缺乏安全感有关),自我界限不清的人缺乏“个人空间”意识,渴望在与别人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感到安全需要的满足,所以,往往是一个没有充分成长的人。在人际关系中容易表现为:一方面,容易在他人面前过多地展露自己,过度地依赖他人;另一方面,还会过多地想了解别人,希望参与别人即使是很私人化的决定等。而且,自我界限不清的人往往不太自信,不能肯定别人会对他好,所以需要控制他人的态度,以便从中获得安全感。然而,却由于假想的控制感使当事人对他人有太多的期待和权力要求(如:老师为什么不接我的电话?为什么不及时回我的短信?为什么让我等那么久?),结果往往会损害关系:既伤害了别人又觉得自己被伤害。
3、自恋问题。缺乏对别人的同感共情之心。心理老师问小玲,“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学校里的学生都像你这样每天有事没事频繁地跟老师联系,会不会对老师很打扰”?小玲的回答是:“不会啊,我的短信老师什么时间看都行,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看嘛”。实际情况是老师如果没有及时做出应答她往往会追问过去,不管时间多晚。这反映了小玲“不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没有关于对别人的真正的感同身受的体验,而且对人有很强的操纵控制欲,期待他人给自己以特殊的偏爱和关心,很少意识到其剥夺性行为是自私的和专横的”(自恋人格的诊断)。
4、表演型人格倾向。小玲的一些行为还具有“表演型人格”倾向,比如:一些在别人眼里是小事情的轻微刺激,在她都可能会引起情绪激动的反应,具有夸张、表演性和不成熟性。小玲在遇到问题时经常容易表现出的哭泣行为,其实也是在实施某种控制欲,她想要让别人关注她重视她,就像她喜欢夸耀和显示自己,以吸引他人的注意和关心,或寻求安慰或赞同一样。

敏老师对小玲的心理矫治探索是值得肯定的:①耐心地几次三番不厌其烦地跟小玲沟通,告诉她,只有成长本身会带来真正的安全感,只有建立在自己能力之上的安全感才会是非常稳定可靠的。所以,要尝试自己去解决问题,学会独立,学会成长,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②让小玲尝试通过类似记日记的方式倾诉,一段时间以后再和老师交流,不必每天跟老师联系。要懂得尊重每个人的个人空间。同时,也把靠自己力量解决问题的成长经历和体验记录下来,学会通过自己的成长去面对生活事件和解决适应问题,(当然,也不再满足她潜意识里寻求关注的控制欲)。③鼓励她多与现实生活中的同学交往,多参加集体活动,让自己有更多的解决问题和处理情绪的社会资源,并能够在与更多同龄人的交往中(包括与异性同学的交往)中使情感不断地成熟起来。④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引导她学会去体验别人的感受,走出自我的世界,去意识到别人也会有与她不同的想法。⑤引导她规划好学习时间,把生活安排得充实丰富,确立起学习目标,争取获得奖学金,把她的注意力引向更值得去努力的地方。
诚然,人格的改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小玲的人格成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上一篇:心理诊断案例(1)
    下一篇:拿什么唤醒沉迷于网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