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婚恋家庭 >> 正文
如何看待“陪读”
[来源:福州仓山心理咨询网 | 作者:佚名 | 日期:2010/3/29 | 浏览 4219 次] 字体:[ ]
1. 是否陪读要根据孩子的年龄而有不同。
孩子年龄小,学习习惯尚未养成,适当陪读是可以的,这样有助于孩子养成的好的学习习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应逐渐减少陪读时间,以免孩子形成依赖,没有家长的帮助就学习不下去。
2. 是否陪读要依孩子个性而有不同。
对那些活泼好动、自觉性差、自制力不足的孩子,家长可以适当陪读,以规范他(她)的行为习惯,而对安静、自觉、耐性强的孩子,家长可以少陪读或不陪读。
3.陪读要适度,要讲方法。
第一,督促而非管制。孩子越小,自制力越差,家长对其子女进行督促是很有必要的,但要适度,切忌变督促为管制。孩子做作业前,家长可以提出一些适当的质量、时间的要求以及注意事项;孩子作业过程中可给予适当提醒;完成作业后进行检查。但孩子在学习或做作业时需要相对独立、安静,家长不能用种种理由频频打扰。
第二,指点而非包办。有的家长陪孩子读书,在一旁动口又动手,甚至代其思考;检查作业发现错误亲自订正,或直接告诉孩子错误之处……这样容易造成孩子在学习上的依赖性和惰性。家庭辅导应是必要的点拨,孩子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家长可以与他一起查字典;应用题不会做,一起分析课本例题;日记写得不具体、不生动,不妨带孩子再观察、再讨论……教会孩子学习与思考的方法,这是长远的做法。
第三,陪读而非言教。家长的陪读不能热衷于指手划脚,如果家长想要孩子专心致志地学习,那么不妨自己也坐在书桌旁聚精会神地看业务书籍;如果想培养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那么不妨亲自参与读一些孩子的课外读物并和他一起品评、讨论,分享其中的愉悦……这一切无疑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孩子不但从家长那里学到良好的方法,而且得到精神的感染。
4.能不陪读,应尽量不陪读。学习是孩子问题,如果家长过多介入,不仅无助于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还会束缚孩子的手脚,扼杀他们解决问题的潜力。从长远来看,最有效的帮助还是不帮助,因为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家长不可能永远帮助或代替孩子去解决。家长不应只把注意力放在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上,而要帮助孩子培养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自我分析、检查、自我反馈。
    上一篇:家庭教育需要沟通与理解
    下一篇:善于释放心理能量